降準政策出臺效果幾何?
來源:大理滄龍物流有限公司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6年3月7日 點擊:1611次
有文章指出,中國今起降準半個百分點,人行出招一再延遲,終在全國兩會前急出手,反映經濟下行壓力續增,改革遠水難救近火。人行料續松貨幣以撐經濟,惟其副作用恐不輕,平衡木日益難走。
降準姍姍來遲
兩會前突出招
人民銀行突然宣布,2016年3月1日起減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值得留意的是,此次人行降準,既比預期慢、亦比預期快。
說降準比預期慢,因人行去年基本上保持每兩個月降準一次的節奏,唯去年12月卻該降未降,拖延至現在才出手。此應因去年底今年初,內地匯市劇震,中央或憂貿然降準,恐加劇人民幣貶值、加速走資,故暫按兵不動,到近日金融市場回穩才拍板降準。
說降準比預期快,則因全國兩會的召開,按慣例全國兩會前是政策穩定期,外界料中央縱降準,亦要待全國兩會閉幕后。中央急于降準,或因近月外貿、制造業等表現續弱,凸顯經濟下行壓力續增,中央遂趕在全國兩會前出手,出奇不意出招以撐經濟、穩信心。
外界正關注今次降準后,寬松政策會否陸續有來?人行行長周小川出席二十國集團(G20)會議時指,貨幣政策將穩健而略為偏松,預示中央今年雖擬力推供給側改革,為經濟注入新動力,惟改革實難一蹴而就,要加力防經濟下行、避免滑出全年增長6.5%的底線,人行再降準、減息或推其他寬松貨幣工具,僅差遲早。
然而,再松貨幣并非無代價,其副作用正日益明顯,若過猶不及恐反窒礙改革。近期有兩個現象,正反映此尷尬。
放水有副作用
兩難考驗中央
一方面,今年1月內地新增貸款創2.51萬億元人幣的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多增逾萬億元,外界憂信貸再急擴張、杠桿再推升,除不利中央打好去杠桿"殲滅戰",游資泛濫更恐變相助生產效益低劣的僵尸企業舉債吊命,難以倒逼企業忍痛去過剩產能。
另一方面,人行在上月初,一刀切放松房貸、調低首期比例,原意是助中央去樓市庫存,惟實際上卻令樓市亂局更亂,一線城市樓價在大量資金追捧下瘋狂飆升,更磁吸中小城市的樓市資金,中小城市如山庫存更乏人問津,令樓市熱的更熱、冷的更冷,去樓市庫存倍添難。
要保內地經濟穩健,中央續松貨幣無可厚非,惟必須走好偏松貨幣與促改革之間的平衡木,防過量施打寬松貨幣補針,令經濟、樓市等虛不受補,徒惹更大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