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建設亟須破局發展
來源:大理滄龍物流有限公司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5年3月10日 點擊:1951次
農村公路建設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惠及民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全國農村公路面貌煥然一新,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廣闊的交通平臺,為新農村建設修筑了堅實的交通基礎,為老百姓的出行方便、脫貧致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過程中,農村公路建設還凸顯出不少問題。
農村公路發展四大瓶頸
調查研究目前我國農村公路的現狀,我們發現制約其快速健康發展的瓶頸有以下幾點:
首先,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短缺,水毀經費無著落;農村公路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差。在自然災害來臨時,極易發生塌方、擋墻倒塌等險情,給公路安全和行車安全埋下了隱患;農村公路實行有效管理難。農村公路點多、面廣、線長,過于分散,進去后往往是條"死胡同",需原路返回,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難度。同時,隨著農村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損壞公路的行為也會隨之增加。
其次,農村道路建設標準不高、質量存在問題,影響通行。道路等級較低,道路線型性較差,彎多、彎急、坡度陡、路面質量差、破損嚴重,多為混凝土或沙石路面。許多路面寬度僅3.5米,汽車會車和急轉彎時存在困難;農村橋梁大多建于20世紀60~70年代,許多橋梁建設標準不高,而且基本上都到了更新改造期,與現有農村道路不相適應。
再次,農村公路規劃里程約束了老百姓修路積極性。農村公路修建后,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老百姓修路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但苦于受到規劃里程的約束,許多村組尚未修通水泥路,老百姓對修路還有很大的需求。
第四,農村公路規劃和計劃缺乏靈活性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掣肘。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和計劃缺乏機動性和靈活性,對部分欠發達縣市來說,前期規劃與農村發展需求嚴重脫節,規劃和計劃無法為當前經濟發展服務,導致旅游、城鎮化等經濟發展受到公路制約,嚴重影響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
五大建議突破發展掣肘
要打破制約農村公路健康發展的瓶頸,就需要在政府的指引下,下放行政權力,加大經濟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改進公路養護機制,做好縣域經濟和公路建設的統籌規劃,方能解決目前的難題。
大力改進公路治理、養護體制。必須從農村交通的實際出發強化路政治理,實行"縣管、鄉辦、群養"的治理體制。實踐證明,村支兩委是村級公路養護最有效的堡壘和戰斗群體,要探索新的模式,將公路養護的責任觸角觸及村委一級,探索一條公路建設、公路運輸治理、公路養護一體化的農村公路管養體制,使農村公路長久地發揮支農、扶農、惠農的作用。
提高農村公路建設標準,加大附屬設施工程建設。農村公路一般順地形而建,往往會經過堰塘、溪河、溝渠、陡崖,再加上技術標準低,行車道較窄,彎急坡陡,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農村公路建設應當重視交通標志及安全設施設置,在陡崖、急彎、沿河路段應當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提高行車安全性。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受當前物價上漲影響,水泥等建筑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原國家補助標準過低,"十二五"末期未通暢行政村大多集中在邊遠山區,人民群眾生活較為貧困,自籌資金相當困難,嚴重打擊了老百姓修路熱情。建議適當提高國家補助標準,以減輕農民負擔,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
農村公路規劃要與縣域新農村公路建設和旅游公路規劃同步進行。在進行農村公路建設時,要統籌考慮縣域新農村發展規劃、旅游發展中長期規劃,在解決人民群眾實際困難的同時,讓農村公路建設助力旅游和新農村建設,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助力,從而達到幫助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目的。要根據農村地理條件、經濟水平、交通需求、資金供給和公路使用功能,恰當利用地形,合理選擇路線方案、技術指標和路面結構型式。公路交通設施的規模、布局、等級標準及治理服務,充分體現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既要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既要滿足當前需要又要兼顧今后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質量和效益第一。
適當下放農村公路規劃和計劃的權力到縣市區一級。根據當前的模式,一個五年規劃制定完成后,五年內不得更改,同時,省交通運輸廳下達的計劃不得修改一米。到一個五年規劃的后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需要,往往對于道路的需要有所改變,按照原有的規劃和計劃無法適應發展需要,建議省級交通主管部門考慮適當下放農村公路規劃和計劃的權利到縣市區一級,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農村公路建設真正為群眾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