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物流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江華介紹,這是三峽樞紐首次開辟集裝箱"水運轉公路再轉水運"(水公水)的翻壩線路,常態化運行后將成為翻壩物流的"主干道"。
據統計,2018年三峽大壩過貨量達到1.44億噸,遠超其1億噸的設計能力,且每年還將增長10%左右。目前,三峽壩區核心區平均每天積壓待閘船舶580艘左右,貨運船舶通過三峽大壩船閘平均需要5天。
為破解長江物流瓶頸,今年3月份,三峽樞紐商品車"水公水"翻壩轉運啟動實施。"24小時完成壩上、壩下轉運,相比傳統的過閘運輸方式,從重慶到武漢可節省3天的時間成本。"深圳長航滾裝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輝算了這樣一筆賬。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擴大三峽樞紐通過能力,完善公路翻壩轉運系統,等等。
如今,宜昌以三峽大壩為節點,以壩上茅坪港、壩下白洋港為核心樞紐,構建翻壩轉運體系,引導貨物上岸后通過鐵路大分流,或經疏港公路進行翻壩運輸小轉運,形成"大分流小轉運"的多式聯運格局。至今,已構建江海鐵、江海公、水公水、水水(過駁)4種聯運模式,開辟多式聯運線路7條。
"今年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將達到2萬標箱,集裝箱翻壩轉運3.5萬標箱,滾裝商品車翻壩運輸12萬輛,滾裝貨車公水轉運約20萬輛,可分流三峽過閘運量共計約800萬噸。"江華表示,隨著宜昌的一系列交通基礎設施相繼落地,一條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正在形成,將從根本上緩解三峽通道緊張,解決長江水運梗阻"痛點"。(記者 鄭明橋 柳潔 通訊員 周燕瓊)